三立新聞/綜合報導1992年的港片《家有囍事》,當年一舉創下近5千萬港幣票房,至今在電影台還是經常重播讓觀眾百看不膩。導演高志森爆料,當年因為林子祥辭演才找周星馳救火,沒想到周星馳開出新人價碼的4倍,喊出800萬港幣片酬,約3200萬台幣,還指定演老三常歡的角色,與張曼玉搭檔演情侶。這個片酬比張國榮的1200萬台幣還要高出3倍,遲遲不敢讓他知道。▲周星馳片酬比張國榮還要高出3倍。(圖/翻攝自華映娛樂)電影《家有囍事》:「誰淫蕩啊你淫蕩,誰淫蕩啊我淫蕩。」1992年的港片《家有囍事》找來周星馳、張國榮以及黃百鳴演三兄弟,當年一舉創下近五千萬港幣票房,不少經典台詞讓影迷難忘。▲電影《家有囍事》創造不少經典台詞。(圖/翻攝自華映娛樂)電影《家有囍事》:「快不要讓老人家知道,不要這麼大聲,別讓老人家知道。」「你頭怎麼啦?這個造型是阿諾舒華吃雪茄。」導演高志森爆料,當年因為林子祥辭演,才請周星馳救火接棒。沒想到還是新人的周星馳,開出新人價碼4倍800萬港幣片酬,約3200萬台幣,由於電影趕著拍,監製黃百鳴又很欣賞他,只好答應周星馳的要求。電影《家有囍事》:「你們兩個一點道德觀念都沒有,還談什麼貞操嘛,你為什麼不結婚啊?生孩子太痛了嘛。」其實黃百鳴最早想讓周星馳演張國榮的角色,但周星馳指定要演老三,和張曼玉搭檔情侶,差點讓合作破局。幸好看完劇本的張國榮覺得娘娘腔很有挑戰性,才讓周星馳願望成真,和張曼玉創造人體巴黎鐵塔的經典畫面。▲周星馳和張曼玉創造人體巴黎鐵塔的經典畫面。(圖/翻攝自華映娛樂)電影《家有囍事》:「五點鐘起床上香,六點鐘幫我媽洗澡,七點鐘幫我爸洗腳,八點鐘做早點,九點鐘去菜市買菜,十點鐘開始打掃。」當年張國榮已經移居加拿大,高志森好不容易請到他,片酬只收295萬港幣約1200萬台幣,怕張國榮知道自己片酬只有周星馳三分之一,始終瞞著他。直到殺青前才得知張國榮早就知道,只是沒說。電影《家有囍事》:「小姐,請問妳有何貴幹?」《家有囍事》導演黃百鳴:「《家有囍事》裡張曼玉,要她穿起有兩個雪糕筒那件衣服,我怎樣搞定她?她不肯穿我如何搞定?哥哥(張國榮)說行!讓我來,不久後她(張曼玉)便穿著雪糕筒出來。」▲張國榮幫忙說服張曼玉換上「木蘭飛彈」造型。(圖/翻攝自華映娛樂)張國榮還幫忙說服張曼玉換上木蘭飛彈造型,《家有囍事》重播上千回觀眾百看不厭,當年的小故事曝光,喚起影迷回憶。(整理:實習編輯蔣季容)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網友:不看周星馳…都看恰吉戰韓國瑜張國榮62歲冥誕 摯愛曬慶生照悼念遭指忌妒張國榮 男星慘背臭名33年選2020?柯神回:去看周星馳電影
- Oct 14 Sun 2018 02:15
超狂致詞!唱國歌…球員亂動 辜仲諒怒斥:站不好有什麼資格打球
- Oct 14 Sun 2018 02:15
韓國瑜影片 高雄泰國傻傻分不清楚!
高雄市 / 邱君萍 張夢熊 SNG小組 報導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下午正式啟用,總統蔡英文特別南下參與,在悠揚的交響樂聲中,爲這座國際級的展演中心揭開序幕,啟用典禮中,晚上的《眾人的派對》最受矚目,一座32公尺高的歌仔戲女旦,搭配千變萬化的光影,上演光彩奪目又震撼的創意燈光秀,有上萬民眾來共同見證。白色流線的建築體,從白天到夜晚都美得像藝術品,這是位於高雄的衛武營國家藝術中心,歷經了15年的打造,這座國際級的展演中心,2018年10月13日下午終於正式啟用,在悠揚的交響樂聲中,爲啟用典禮揭開序幕,蔡英文總統特別南下主持,其中最後晚上的一場《眾人的派對》在戶外劇場登場,高32公尺的歌仔戲女旦,搭配千變萬化的光影,上演一場光彩奪目又震撼的創意燈光秀。外型前衛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佔地9.9公頃,內部規劃有歌劇院音樂廳,戲劇院表演廳戶外劇場等,其中的亮點是擁有,9,085支音管管風琴的,「環形葡萄園型」音樂廳,是全亞洲專業表演場館中規模最大的一座,這樣擁有國際水準的藝術中心在高雄鳳山誕生,不僅讓南部民眾可以觀賞到更多國際級的展演,高雄也將擺脫文化沙漠之稱,從此也一步步的邁向藝術之都。
- Oct 13 Sat 2018 22:19
97%綜所戶 稅率不到10%
旺報【本報訊】在大陸政府推出一波波惠台措施與發放居住證之際,我政府擬將修改《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對居住證與台胞在陸兼職做出反制。有關台胞赴陸兼職的議題,北京聯合大學台研院副院長李振廣表示,相關的台胞兼職能參與大陸的治理與管理,對大陸而言,可以提高大陸內部的治理水準;對台灣而言,台胞的需求能夠被聽見,有利於改善台胞在大陸的環境,這對雙方而言是互利的過程。■記者呂佳蓉╱台北─北京、上海連線報導李振廣指出,近來的兼職包含政協委員、社區管理主任等,過去不給工資,台胞在大陸還有從事其他職業,是一種義務性兼職,這有利於兩岸交流,是一種正常現象。此種路徑的大門將會越來越開放,大陸政府在9月開始發放居住證之際,未來赴大陸長居的台胞會越來越多,陸方政府應持續開放台人參與治理。惠台措施呼應需求有關我政府擬修改法律條例,引起外界認為將對兩岸關係有負面影響,李振廣對此指出,從去年的「新黨事件」開始,台灣統派開始受民進黨政府壓制,打壓兩岸交流;現在想藉由修改法律,在兩岸關係交流踩剎車,對想從事兩岸交流的台人祭出恐嚇與制裁。李振廣表示,30多年來,大陸政府一直在認真聽取台胞的需求,雖然台灣在自身的政治環境下,也有許多台胞因台政府所為不敢赴陸,但是大陸中央會持續聽取台人的需求,並且具體推進相關政策。他指出,包含惠台措施與居住證,是在陸台胞向大陸政府反映多年後,大陸呼應需求而推出相關政策。圍堵基層毒害兩岸華東師範大學兩岸交流與區域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包承柯指出,若台灣政府要用此種方式(修法)處理,讓原本惠台的政策變成台灣政府有藉口做管制,反成了「害台措施」。包承柯指出,兩岸政府在現今未有溝通、交流之際,兩岸民間交流成為雙方主要交流管道,若台灣政府要管制,等同在民間交流做圍堵,阻礙雙方交流,毒害兩岸關係。
- Oct 13 Sat 2018 22:19
安倍25日訪陸 聚焦經貿合作
工商時報【主筆室】經濟部全球招商大會於日前舉行,今年外商簽署投資意向書(LOI)表達未來三年將投資的金額降至去年一半,僅新台幣540億元。一葉知秋,這是個嚴重的警訊。對於本次招商成果不如去年,經濟部長沈榮津表示這是因為去年聚焦於離岸風電,個別廠商投資金額較大的關係,另外,經濟部官員指出今年招商不聚焦在硬體,而聚焦在軟體與服務也是招商金額偏低的原因。經濟部的說法顯然是避重就輕,翻開近四年(2015∼2018)招商統計,依序是1,000億、1,050億、1,063億及今年的540億,換言之,今年成績不只比去年差,也比前年、大前年來得差。平心而論,以去年個案投資較大來解釋今年不如去年,還說的通,但比不上前年、大前年又該怎麼說?而連2012年、2013年900億元都比不上,那又該怎麼解釋?那時雖沒有離岸風電、五加二產業,但外商來台的意願更勝今日,這又是什麼原因?更可畏的是,此一投資意向並非針對未來一年,而是針對未來三年,是以這項數字反映的是外商長期的布局態度,而非短期的景氣考量,這項數字滑落至過去三年的一半,說明外商布局的思維已在調整,台灣的經濟優勢正漸流失,對於這項數字,執政當局還能輕忽嗎?這些日子執政黨經常以數據傲人,渾然不知投資低迷的危機,近日更以「新政府拚經濟,成果看得見」為題在臉書上表示:「蔡英文總統上任後,在執政團隊努力下,經濟成長率從馬政府時代連保1%都做不到,進步成今年上半年的3.2%。…外資來台投資增加、外匯存底創新高,股市上萬點更是已經超過一年五個月之久,萬點行情破歷史紀錄。」然後以近期經濟成長率、實質經常性薪資、基本工資、失業率、出口、來台觀光客等數字勝過昔日,表示成績完勝馬政府。執政黨兩年來的努力,確實有些成果,然而老是拿這兩年的成績與馬政府最後一年(2015)來比並不公平,且顯得幼稚而可笑,為何不比2010∼2014年?2010年台灣經濟成長率超過10%、2014年超過4%,有比近兩年差嗎?不言自明,再說我們的觀光收入近兩年急轉直下,去年逆差57億美元,今年上半年逆差29億美元,與昔日馬政府的順差,相去甚遠,多少行業因此難以支撐,政府可知道?多少人生活難以為繼,蔡總統可明白?請看今年前八個月解散、撤銷公司登記的家數將近兩萬家,較去年同期增加26.5%,這是近十年來少有的現象,相對的,今年前八個月新設立的公司家數卻比去年同期減少7.4%。解散的公司增加,新設公司減少,有多少家庭因此破碎,多少民眾因此失業,而執政者卻如此高調的、輕佻的宣揚政績,名之曰「完勝」馬政府,這些論述看在民眾的眼裡,適得其反,宜儘速撤掉才是上策。眾所周知,經濟發展本是動態而連續的,今日的成果都與昔日有關,不能看到好數據就攬為己功,看到壞數據就推給前朝,而要以統計為鏡,去檢視施政缺失加以改善,更不可專挑好數據自吹自擂,如此自欺欺人,必將貽誤改革契機,終至優勢全失,悔之晚矣。而所有總體指標中,最該注意的正是投資,廠商投資的多寡決定了下一期生產力、就業機會、以及經濟成長的榮枯。從某個角度來說,民間投資就是總體經濟的「領先指標」,如果投資長期低迷,便意味著來日生產力、就業機會、經濟成長都將為之失色,換言之,今天執政黨自詡表現極好的十多項指標,如果投資起不來,終將難以為繼而灰飛煙滅。那麼,我們的投資如何呢?依主計總處的統計,過去兩年民間投資成長率為2.77%、-1.35%,今年上半年0.4%,其低迷之狀歷年少見,即使加入前瞻基礎建設後的投資率,去年也跌破20%,創近八年最低,今年上半年依然疲弱。並看民間投資、投資率以及今年全球招商成果,怎不令人憂心?怎能夸夸其談施政成績有多好?怎能不虛心檢討兩年來施政是否過於躁進而寒了企業的心、寒了文官體系的心、寒了民眾的心?老實說,年復一年讓我們看得更清楚,如今台灣低迷的投資態勢已非解決五缺就能改善,更不是鮭魚返鄉就可以提振的。我們要敬告執政當局,如今民間投資低迷已是長期的結構問題,那些看到一、兩個月機械設備進口成長就以為投資好轉者,實屬自欺欺人,長期的問題決不可能以短期的手段來解決,此理甚明。我們認為,台灣所有長期問題皆源自執政黨的施政風格,民進黨執政兩年來剽悍有餘,而不足與言敦厚,和諧的社會資本流失殆盡,若不改正兩年來的霸道施政風格,並與企業、民眾建立互信,投資不振的局面決難以扭轉。至於執政黨哪裡霸道了?自應心知肚明,也就無需贅述了。
- Oct 13 Sat 2018 22:19
新創•在臺灣-亞洲旅遊新創發展 與商業模式的盤點反思
中國時報【王玉樹╱台北報導】深澳電廠確定停建後,經濟部昨正式啟動替代方案。台電初步盤點出北部6座現有電廠,後續進行增設天然氣機組評估,但以大潭電廠在各項條件都領先,最有機會雀屏中選。不過用較貴的燃氣取代深澳燃煤,經濟部坦言電價會上漲,預估2025年平均電價比使用深澳多1%,若再加上綠電,等於未來每戶每年電費要多支出近2000元。經濟部次長曾文生表示,觀塘三接站完成後,中油2座儲槽可供氣300萬噸,經台電盤點,有可多供應一部128萬瓩機組使用。除台電已評估幾個地點外,目前有一家IPP民營電廠也說要啟動天然氣機組投資計畫,但要做最後細節評估。據了解,台電初步盤點出6個地點可增設,包括桃園大潭、林口、新北市核一、二、四,及基隆協和等6電廠。三個核電廠都具現成空地優點,但使用地目、天然氣來源是問題,林口同樣也缺氣源要拉管線,協和則因要建第4天然氣接收站,氣源不是問題,但有舊機組除役影響工期問題,因此考量土地、氣源、輸配電線路上,台電認為,大潭在9部機組外,直接增設第10部可行性最大。曾文生強調,不管台電增設、民間申設,經濟部都要求一定要能在2025年夏季上線供電,這樣備用容量率至少會跟原定深澳興建後的16.3%打平,甚至提高。不過以目前燃氣每度成本約2.35元,高過燃煤1.62元來說,燃氣取代深澳120萬瓩缺口,電價勢必上漲。曾文生坦言,經估算,電價到2025年,比預估每度3元再漲1%。以漲1%每度電價多0.03元來說,以平均每戶每月用電310度看,2025年起每戶每年多花112元電費。這還只是取代深澳成本,如加入綠能占比提高到20%,電價會多2成計算,每戶每年電費合計多出近2000元。
- Oct 13 Sat 2018 19:29
中日大破冰 北京習安會26日登場
工商時報【陳碧芬╱台北報導】?豐(台灣)商業銀行12日榮獲國際權威財經機構《亞洲銀行家(The Asian Banker)》雜誌頒發「台灣最佳財富管理業務(大眾富裕)」大獎殊榮,肯定?豐在台灣財富管理市場長期耕耘卓越理財服務,並以客戶需求為中心,持續在地數位化投資的成果。《亞洲銀行家》雜誌獎項的評選和運作建立在公平、中立的基礎之上,由亞洲銀行家國際研究團隊和評審團歷經3至4個月,對國際範圍內超過160家金融機構提交的參選材料進行評估調查和訪談,最終評定並選出得獎者。專程帶領團隊出席頒獎典禮的?豐(台灣)商業銀行個人金融暨財富管理事業處負責人葉清玉指出,作為全球領先的國際性銀行,財富管理一直是?豐台灣最重視的業務之一。?豐卓越理財力求實現公平待客原則,以客戶為本,根據其需求提供專屬支援團隊量身打造理財計劃,並配合持續優化的數位金融服務,協助拓展客戶財富目標。深耕台灣30年的?豐銀行,以卓越理財全套思維為財富管理客戶提供全方位旗艦服務,除了由專屬的理財業務經理依照客戶對教育、退休、保險、財富增長等不同規劃需求,一對一替客戶打造全方位理財方案,更保證優先滿足客戶的跨國銀行業務需求,包括環球?豐卓越理財同名帳戶間零時差的轉帳服務、專屬信用卡、優惠房貸、海外協助等,甚至也為客戶子女提供專屬金融服務。隨著台灣財富管理市場的蓬勃發展,除了照顧富裕客層的需求,?豐台灣更進一步鎖定擁有資產超過新台幣3,000萬元的高淨值客戶,為其需求提供服務。葉清玉表示,多數高淨值客戶期待客製化的財管服務,且認同新科技能帶動金融服務的速度與便利性,加上部分客戶於多國生活,?豐卓越理財在全球的綿密網絡、環球服務與持續投資於科技的策略,皆能切合高淨值客戶的財管需求。
- Oct 13 Sat 2018 19:29
大亞Q4好旺 全年EPS上看1元
旺報【記者張國威╱綜合報導】大陸外交部發言人陸慷12日宣布,應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邀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將於10月25日至27日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安倍此次訪問大陸,是7年來首次再有日本首相訪陸,被視為日本自2012年實施釣魚台國有化後,中日關係回暖的一大跡象;上一次訪陸的日相,得追溯回野田佳彥於2011年12月的到訪。在中美貿易戰背景下,中日皆欲藉由雙方關係正常化以強化經貿聯繫,安倍對此也相當積極,他12日在共同社加盟社編輯局長會議上演講時就日中關係稱:「將積累領袖相互往來,並在所有領域擴大兩國國民的交流,把日中關係提升到新階段」。另據日方宣布,安倍將於26日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高峰會,並與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舉行會談,針對中日關係、北韓非核化等交換意見。為明年習回訪鋪路共同社日前報導,安倍這次訪陸,將出席中國主辦的《中日和平友好條約》40周年慶祝儀式,還可能參加中日企業領袖論壇,並針對「一帶一路」投資第三國基礎設施合作交換意見。選在此時訪問,意在促進友好氛圍,為預計明年6月習近平訪日鋪路。報導指出,安倍9月於俄羅斯海參崴「東方經濟論壇」與大陸國家習近平會面時,力爭在10月23日《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署40周年紀念日期間訪問,但習近平未立即答應。直到10月初,相關人士才表示,中國政府以不方便按原定日程安排為由,透過外交管道向日本提出改期。據了解,安倍23日不能來,是因為出訪地點與大陸方面喬不定。中方希望安倍除到北京訪問外,也希望安倍能到深圳、雄安新區參訪,配合宣傳大陸改革開放40周年,但安倍怕被外界冠上配合大陸宣傳改革開放40年,堅決不同意。傳陸將開放日核食涉外人士消息指出,安倍除訪北京外,只同意到貴州參訪。而中方對此的想法是貴州正在發展大數據,朝智慧城市發展,中方在這部分可借鑒日本經驗;儘管如此,安倍此行訪中,傳陸方已備妥大禮,可能開放日方念茲在茲的核災食品進口。
- Oct 13 Sat 2018 19:29
侯籲政院 正式宣布停建深澳電廠
中國時報【林縉明╱台北報導】年底選舉投票倒數41天,台北市大街小巷掛滿參選人競選廣告看板,甚至一面牆被競選廣告「掛好掛滿」,嚴重影響市容,對此,北市建管處表示,遭民眾檢舉經現勘認定違規竹鷹架廣告物有26處,已要求使用人、設置人限期改善或補辦手續,逾期未改善將處5萬元以下罰鍰,並強制拆除後向其收取拆除費用。26處竹鷹架 遭民檢舉依據「台北市競選廣告物管理自治條例」,參選人得於選前2個月申請設置競選廣告物,須向建管處送交參選人資料、廣告物內容、規格、位置等文件備查,競選辦公室、政黨辦公處、宣傳車、私人處所除外,若未申請不得掛設競選廣告。隨著投票日接近,加上各參選人陸續成立競選總部,競選廣告看板漸漸湧現,有民眾質疑,競選廣告亂象有礙市容,市府卻沒落實管理,法規形同虛設。建管處解釋,礙於人力有限,依照「台北市違規廣告物優先處理原則」,接獲民眾通報檢舉違規廣告後,現勘若發現危害公共安全的大型廣告物,像是竹鷹架會優先處理,並非放縱違規廣告不處理。過半違規 集中士林北投記者走訪忠孝東路及松山路口,發現該區有4名議員參選人刊登廣告,其中有參選人廣告是架設在竹鷹架上,建管處初步認定屬違規競選廣告,近期將通知設置人限期拆除。建管處統計,目前通過申請的競選廣告40件,遭民眾檢舉經查未合法或未申請違規競選廣告有26處,主要是違規搭竹鷹架,超過半數違規案件在士林北投區,近期已行文要求使用人限期文到10日內改善。建管處強調,違規廣告物使用人、設置人若未限期改善或補辦手續,處5萬以下罰鍰,並得按次處罰,同時可強制代為強制拆除,相關費用由使用人負擔。
- Oct 13 Sat 2018 16:10
高思博合體韓國瑜 主打南高雙城
中國時報【盧金足、林欣儀╱台中報導】行政院長賴清德承諾台中火力發電廠4部燃煤機組可於2023年、新建燃氣機組上場後退場,國民黨台中市長參選人盧秀燕昨天抨擊是為選舉騙選票,質疑「選前握握手,選後下毒手」;台中市長林佳龍則強調,4部燃煤機組退場就是被取代,未來中火5支煙囪將有2支不再冒煙,呼籲不要扭曲中央與賴揆的宣示。盧秀燕表示,從深澳電廠政策推斷,中火4機組退場的說法根本就是要騙台中市民,讓中火再增設2部燃氣機組,是因民進黨台中選情緊張才說的。賴揆沒說未來4部燃煤機組要除役,而是轉為退場備用,未來是10加2,空汙無法減少,還會火力全開。盧秀燕並拿出台電提出的108年度預算書,指台中電廠計畫2027年燃氣機組才會完工,賴揆承諾2023年讓4部燃煤機組退場,前後達4年落差,「難道是預算書寫錯?」前台中市長胡志強也指出,距年底選舉不到2個月,民進黨中央宣布中火增燃氣機組、要換掉燃煤機組,在能源方面,完全沒有概念要將國家帶到什麼方向,而是看民調在改變,這是危險現象。台電表示,規畫增設2部燃氣機組分別於2024、2025年正式運轉,2023年試營運,配合賴揆承諾會加快期程,在2023年底達到併聯發電;預算書上2027年完工,是因商轉後仍有周邊設備工程要施作。針對盧陣營的質疑,林佳龍強調「政策主導預算」,樂見減煤不減電,讓中電可以中用,中火2部燃煤機組提前停役,是國家能源政策,且有具體時程,既然是退場,就是被取代,呼籲對手不要用負面方式扭曲。林佳龍說,請批評的人反思自己過去沒有關心這個問題?甚至是問題的製造者?當現在地方與中央願承擔責任、政府有具體改善作為,不要再抹黑批評,他期待空汙防制應是全民運動,不要再流於選舉的口水。台中市政府表示,中火燃煤退場是好事,遺憾盧立委竟反對。
- Oct 13 Sat 2018 16:10
質疑打假球 環團要求先廢環評
工商時報【陳碧芬╱台北報導】多次重回職場的「退而不休族」,因年紀普遍已來到70上下,理財規劃仍以保守穩健為最大原則,保險和債券兩種金融商品是業者較為推薦,關鍵在於不需承擔過多風險,因此額外購買保費較低的保障型保單,能補強健保醫療的支出需求。退而不休的高齡族,應該如何買保單?全球人壽晨星通訊處區經理游憶如表示,可以選擇躉繳型或短年期的年金險,自己儲蓄另一筆退休金,作為自己往後的生活儲蓄。由於躉繳型或短年期的年金險也有分外幣計價與台幣計價,游憶如建議,如果經常往來中國大陸、或有國外LONG STAY計畫的高齡族群,選擇外幣年金險的比重就可以高一些,大約可以達到五成;但是若是生活範圍與重心都在台灣的話,台幣年金險的比重就可以達到七成。至於預算有限的高齡者,則還是保障最為重要,其中對於未來的長照風險仔細考量,建議每個月可以花2,000元投保失能險,一旦因疾病或意外導致失能,每個月還有定額的保險金可以照顧,讓接續的退休生活真的無後顧之憂。安聯投信則建議,多元信用債策略很適合這類族群。由於「後信用週期」來臨,投資人可能擔心事情包含:全球景氣走緩、央行貨幣緊縮、新興市場風險擴散、美歐政治風險、企業槓桿增加、違約率上升以及債券市場技術面的隱憂。所以建議投資人應以全球策略投資為主,因為全球各地的信用週期位置不同,全球性布局才能掌握各地不同週期下的投資契機。